服务机器人 家用机器人图片
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广西、辽宁等地已有智算中心在建设中或已经上线,浪潮信息、中科曙光、寒武纪、奇安信、东华软件、达华智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……
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广西、辽宁等地已有智算中心在建设中或已经上线,浪潮信息、中科曙光、寒武纪、奇安信、东华软件、达华智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。
11日,国家信息中心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《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》显示,目前全国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,“十四五”期间,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约2.9-3.4倍。
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注意到,国内多个智算中心近期密集公布了新进展。1月11日,宁波市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上线日,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——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在无锡市滨湖区揭牌。2022年12月31日,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。
据《科创板日报》不完全统计,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广西、辽宁等地已有智算中心在建设中或已经上线,浪潮信息、中科曙光寒武纪奇安信东华软件达华智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。
根据IDC发布《2022-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》,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,2022年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百亿亿次/秒(EFLOPS),已超过通用算力规模。
IDC中国副总裁周震刚在接受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从浮点运算来讲,人工智能算力肯定超过通用算力。
“当然通用算力要处理一些其他的应用,两种算力的能力无法单纯进行比较。但是从市场来看,人工智能的普惠化对于算力的要求的提升,是远远快于通用算力的技术,所以未来更多的算力需求,会体现在智能算力之上。”
据IDC预测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,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71.4EFLOPS,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52.3%,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18.5%。
浪潮信息总裁彭震此前接受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随着国内数字化转型的加速,对于智慧算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,未来中国有望在智慧算力方面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。
除了整体规模的提升以外,国内的人工智能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从底层的芯片、服务器系统,到算法架构、云服务应用以及整个生态,也正在发生改变。
周震刚介绍,在芯片层面,人工智能芯片的搭载率在不断上升。“现在服务器上平均搭载的是两片加速卡。但未来几年,搭载量会越来越高。而且,人工智能逐渐从核心向边缘扩展,人工智能芯片的搭载密度也会在不断上升。”
从芯片类型来看,目前GPU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%。“虽然训练端仍然以GPU为主,但在边缘推理端, ASIC、FPGA,尤其是NPU增长非常快。同时,从国际采购转向本地的采购和研发,也是芯片供应链的重要趋势。很多国产的GPU和NPU的厂商也在与很多用户、伙伴进行合作,来创造新的发展空间。” 周震刚提到。
“整个服务器市场其实不太景气,基本上跟去年持平、稍有下降。但人工智能服务器的增长速度仍然是两位数,而且未来几年仍然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。另外,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服务器上面的投入远远高于其他国家,这两个国家都高于其他国家的总和。” 周震刚说。
“人工智能包括大模型架构算法加入,如何解决节点之间互联的异构计算技术,受到用户侧的极大重视。在跨节点这方面,智能网卡的应用、内存的池化,都在提升整个AI集群的算法架构上有更多的突破。而普适性AI大模型的出现,让用户做更加简单的处理,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,帮助很多企业更好的利用AI技术。”
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,目前产业对智算中心的概念、运营模式、盈利模式的认识还不到位,导致部分项目收费模式不科学,对应用的支撑还不大。
有AI业内人士也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指出,智算中心需要人才、培训等各方面的配套措施,才能让智算中心真正用起来。
浪潮信息副总裁刘军认为,智算中心建成后,如何令其在运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是一大关键问题。
“目前的方式包括由政府运营,政府和企业共同运营,或者直接交由企业来运营,这都是在智算中心里可以看到的运营方式。”
彭震认为,怎么把智算中心用好,具体可以从技术和产业两个角度。“确实有大量的算力中心,其利用率是很低的。如何更有效的调度算力。这是纯技术问题。”
而在产业发展方面,彭震指出,做智算中心的布局时,往往要结合当地政府的整个产业布局、经济发展的蓝图,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等。
“比如当地有芯片产业,希望通过算力中心,把芯片产业的生态链建立起来,把芯片的标杆、高地建立起来。有些地方则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,比如影视动画基地、自动驾驶基地,那么怎样借助智算中心的力量,把创新型的企业孵化出来,支持其发展。”
彭震强调,除了建设外,未来智算中心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,令其促进智能产业的发展,把促进创新的能力释放出来。“不仅仅看硬件层面的算力,更要看所带来的应用能力,与生态融合的能力。”
对于AI与产业的结合,刘军表示:“把AI的能力变成一个产品、变成一个产业,能够创造一个新的产业出来,这样的变化会非常大。如果把AI市场看做是冰山模型,可能浮出水面只有10%,水下面的90%还需要和产业进行深度融合。”
“从上游到下游能更容易地应用到AI技术。从下游来讲,通过智算中心的规划,让AI的初创企业更容易获取到AI的算力,支持他们的创新。而在上游方面,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智算中心在应用多元化的国内技术,这是帮助上游的产业链优化自身,有利于培养更健壮的供应链。”
在IDC评选的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,北京、杭州、深圳位居前三,上海从2021年的第五名提升至第四名,广州从第七名提升至第五名,而天津首次进入前十名。
“上海提出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,做了很多的投资。而广州提出‘十百千’计划,即十个人工智能产业园,开展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示范,培育上千家人工智能企业。”
对于天津首次出现在前十名,周震刚解释,“无论在政策上支持,还是像海尔等企业的智能制造工厂在天津落地,以及天津一些人工智能研究院、北方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,都在刺激其人工智能产业的提升。”
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上,当下人工智能仍集中在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推荐引擎这些传统应用,周震刚认为,未来几年认知计算会成为重要趋势。数字人、NLP,大模型支持的人工智能创作,也是十年内会重点发展的通用品种。
“目前,云服务的搜索、人脸识别和推荐引擎等是比较多的应用。整个算力更多地集中在传统的生物类识别。但我们预计,未来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性的应用会更多,从感知技术向认知计算转变。通过模型分析、知识图谱、自然语言处理来输出AI内容,包括支持元宇宙的输出、AI视频的输出,会成为比较热的技术。”
“在金融行业,除了客户服务相关的智能语音处理,风险控制领域也在大幅度应用AI技术。在电信行业,通过AI技术把大量客户数据、网络数据进行分析,优化客户体验。”
“制造业设备管理,包括预检测、维修预测、质量监控等,越来越普遍地应用AI技术。医疗这几年是重点发展行业,资金流入比较多。除了疫情信息的管理之外,还有像对病毒变异的预测,新药、疫苗的研发,也都是AI应用的方向。”周震刚说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